在申论考试中,文章写作的分数占据了半壁江山,而在其中论点能否准确、合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许多考生饱含深情,踌躇满志写出的文章却难得高分,很大程度上就源于论点定位不准确。那么今天,我们一起略微探寻论点该如何找如何立。在真题中,我们发现,许多题目本身就已经明确了总论点,甚至给出较好的分论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下面,我将通过几个典型例子进行详细说明。
【例1】设问:给定资料结尾写道:“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都是应该并且可以互补的,理想的生活状态,可能还是在城、乡之间游走”。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自选角度,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1200字文章。
要确定总论点,我们要学会抓关键的名词和动词,在这道题目中关键名词为“城市文明”、“乡村文明”、动词为“互补”,由此可以确定总论点为“城乡文明互补”。掌握了这个小技巧,我们再通过接下来的两道例题,讲一讲考生出现的误区。
【例2】设问:“给定材料2”划线部分写到“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材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在这道题目中,我们能够锁定关键词“输出价值观”,这就是我们此篇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方法看似非常简单,似乎没有深入探讨的必然要,其实不然。一旦融入到材料中去阅读,许多考生就会“乱花迷人眼”,从而出错了。这道题目选自于2014年联考真题,而当年的申论全文,讲述的是文化输出。许多考生阅读全文会有先入为主的概念,直接将主题定为“文化输出”,这就出现了立论不准确的情况。原文中使用了这么一段话向考生暗示了“文化输出”和“价值观输出”的区别——“中国当代文化要想解决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逆差’现象,就必须在努力解决现存冲突的过程中大力创造有价值的文化产品。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在人类的健康向上的发展中作出自己应有的独特贡献。这种‘有价值的文化产品’,首先就内含着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因此,有学者套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的话说:‘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这段话强调了我们不是要做单纯的文化输出,而是要有选择的输出符合中国人价值观的文化产品。从这个角度来说,考生让“输出价值观”写成“文化输出”则把范围扩大,从而不够准确,影响分数。因此我在这里想要提醒各位考生,当我们基于设问方式找到了总论点就应该坚定不移的用下去,不要缩小,亦不要扩大。
【例3】设问:“给定资料4”中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请你从对这句话引发的思考说开去,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见解明确、深刻;(2) 思路明晰,语言流畅;(3) 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4) 总字数800——1000字。
在这个例题中我们能够锁定总论点为好政策。同时我们可以看出设问部分重点讲到了好政策的意义,其一满足公民意愿,其二滋养公民理性;其三滋养公民德性。这三个点,我们可以用做文章的分论点。在我与考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部分考生的忧虑,他们常常问我,“老师,这样拟定方法,大家都为,不就没有新意了?”我询问他们的意见,得到了这样的答案——“可以写成好政策对个人好;对企业好;对国家好。”这样的分论点看似有所不同了,但却忽略了另一个更为致命的问题,“个人、企业、国家”我们简称为主体维度法,这个方法在写作中出现频率太高,成了一种套路化、模板化的东西,容易导致文章乏味,得分不高。因此我想在这里强调,如果考生在文章写作过程中不能拟定更为精彩的分论点,则最好依据设问给定的方向进行写作。我们可以通过更换表达的方式,让文章分论点准确又精彩。
本文作者:云南华图梁霄
2020云南公务员考试重要信息汇总 | |||
云南省考公告 | 云南省考职位表 | 云南省考考试大纲 | 云南省考专业目录 |
报考指南 | 时间安排 | 报名入口 | 考试费用 |
准考证打印 | 笔试成绩 | 面试名单 | 体检考察 |
2020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相关热门推荐 | |||
云南华图笔试课程 | 云南公考备考图书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