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计算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8.某企业2008年与2009年产品销售收入与产品销售量、产品销售单价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采用因素分析法计算并简要评价销售数量变动与销售单价变动对产品销售收入差异的影响。1-26
答:
销售收入=销售单价×销售数量
上年销售收入=P1×V1=0.50×240=120(万元)
本年销售收入=P2×V2=0.45×300=135(万元)
分析对象:135-120=15(万元)
因素替代:
替代V1 0.5×300=150(万元)
替代P1,V1 0.45×300=135(万元)
影响分析:
销售数量的影响:150-120=30(万元)
销售单价的影响:135-150=-15(万元)
本年产品销售收入比上年销售收入增加15万元,影响因素是:
(1)销售数量本年比上年增加60台,从而使本年产品增加30万元;
(2)销售单价本年比上年下降0.05万元,从而使本年产品销售收入减少15万元。销售数量与销售单价对该公司销售收入总影响是增加了15万元。
39.某公司2005年~2009年资产及销售额资料如下表所示:
货币单位: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完成下表并进行简要分析。(计算结果保留整数)8-242
该企业流动资产比率逐年上升,固定资产比率则逐年下降。这说明资产流动性提高了但影响了销售增长速度,使销售增长速度逐年减弱。虽然这种保守型的资产结构能够回避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但偏高的流动比率将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扩大与改善,同时影响销售增长和企业获利水平。
40.下列是A、B公司的部分财务资料: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别计算A、B公司下列指标并简要分析A、B公司指标差异的主要原因。7-200,7-217,6-192
答:
A、B公司资产规模和收益相等导致总资产收益率相同。但对总资产收益率指标作进一步分解,结果是:A公司有较高的销售净利率与较低的资产周转率,B公司有较低的销售净利率与较高的资产周转率。其原因主要是:A公司可能是一家固定资产比重较高的重工业企业,总资产周转率相对较低,销量小但产品售价相对较高,因此,一般而言这种企业主要通过提高销售利润率来提高总资产收益率;B公司可能是一家固定资产比重较低的零售业,销量大但销售利润率相对较低,因此,一般而言这种企业主要通过加强总资产周转率来提高总资产收益率。
41.某企业2007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4400万元,2007年1月1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6000万股,2007年6月1日该企业发表增资配股公告,向截至到2007年6月30日(股权登记日)所有登记在册的老股东配股,配股比例为每5股配1股,配股价格为每股5元,除权交易基准日为2007年7月1日。假定行权前一日的市价为每股11元,2006年基本每股收益为2.2元。
要求:计算该公司2006与2007年度比较利润表中基本每股收益并作简要分析。(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7-220
答:
每股收益=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每股理论除权价格=(行权前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公允价值+配股收到的款项)/行权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调整系数=行权前每股公允价值÷每股理论除权价格
因配股重新计算的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调整系数
本年度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行权前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调整系数×行权前普通股发行在外的时间权数+行权后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每股理论除权价格=(6000×11+1200×5)/7200=10(元)
调整系数=11/10=1.1
因配股重新计算的2006年度基本每股收益=2.2/1.1=2(元)
200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14400/(6000×1.1×6/12+7200×6/12)=2.09(元)
由于该公司在2007年实施了配股且配股价小于市价,为使配股前后的每股收益具有可比性,必须按对配股之前的流通在外股份所包含的红利因子,按照理论除权价格进行调整。
42.某公司2008年销售净利率为4%,销售毛利率为20%,所得税费用为11万元,主营业务成本为473万元,营业费用为5万元,管理费用为35万元,其余费用均为财务费用(假设为利息费用)。应收账款年初和年末余额分别是95万元和125万元;速动资产年额为144万元。速动比率为1.2;流动比率为2.3。
要求:(1)计算本期利息保障倍数;
(2)计算本期应收账款周转率;
(3)计算本期营运资金期末数。(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
(1)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本期净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5-154
由: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可得:主营业务收入=473÷(1-20%)=591.25(万元)
本年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销售净利率=591.25×4%=23.65(万元)
利息费用=591.25-473-5-35-23.65-11=43.6(万元)
利息保障倍数=(23.65+11+43.6)/43.6=1.79(倍)
(2)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6-170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95+125)/2=110
应收账款周转率=591.25/110=5.38
(3)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5-127
流动负债=144/1.2=120
流动资产=120×2.3=276
营运资金=276-120=156(万元)
六、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计算结果除特别要求的以外,其余保留两位小数。
43.一个盈利的企业会破产吗?一个企业发展能因现金流恶化而破产吗?回答是肯定的,甲公司就是一例。甲公司是一家经营玩具产品零售与批发的企业,其中30%对外出口。尽管公司总裁试图提高经营业绩,但在近期遇到了财务危机。20X6年11月,公司逾期未付银行借款达3900万元。20X6年财务报告披露公司已经无力偿还该年度到期的1300万元的抵押贷款。20X7年3月初,公司现金余额为零,在无法从主要供货商获得进货信用后,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根据破产法,甲公司在法庭监护下经营,制定还款计划。甲公司破产申请书披露:截止20X6年末资产总额2.78亿元(其中应收账款与存货分别占总在资产30%和40%),负债1.93亿元(其中流动负债占负债40%)。该公司破产前5年的部分财务信息汇总如下:
货币单位:亿元
其他资料显示:近两年公司在实施新战略发展过程中,将大量现金花费在建造新门店和门店的装修上。假设行业销售毛利率与销售利润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25%~27%和8%~12%。
要求:完成下表,通过计算相关指标,分析净利润(或净损失)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之差异的原因,并针对该案例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质量作具体的分析.7-214,7-217
答:
分析:
1、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可知:甲公司在申请破产前3年已经出现资金流恶化的状况;除20×2年和20×3年外,尽管每年都有盈利,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却为净流出;虽然5年中销售毛利率处于行业正常水平,但是由于近年来企业花费在新门店及其装修上的支出较多,使营业费用上升,销售利润率逐年递减且低于行业水平,使净利润(或净损失)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逐年扩大。
2、净利润(或净损失)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净利润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企业虽有盈利但并不代表有充足现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示的是企业现金制利润,真实反映了企业自身将利润转化为现金的能力。
3、由于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小于零,自身资金积累已经耗尽,说明经营过程现金流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又难以从外部取得资金,必然陷入财务危机状态,以致申请破产。
38.某企业2008年与2009年产品销售收入与产品销售量、产品销售单价资料如下表所示:
项目 | 本年(实际指标) | 上年(基准指标) | 差异 |
销售数量(台) 销售单价(万元) |
300 O.45 |
240 O.50 |
+60 -0.05 |
产品销售收入(万元) | 135 | 120 | +15 |
答:
销售收入=销售单价×销售数量
上年销售收入=P1×V1=0.50×240=120(万元)
本年销售收入=P2×V2=0.45×300=135(万元)
分析对象:135-120=15(万元)
因素替代:
替代V1 0.5×300=150(万元)
替代P1,V1 0.45×300=135(万元)
影响分析:
销售数量的影响:150-120=30(万元)
销售单价的影响:135-150=-15(万元)
本年产品销售收入比上年销售收入增加15万元,影响因素是:
(1)销售数量本年比上年增加60台,从而使本年产品增加30万元;
(2)销售单价本年比上年下降0.05万元,从而使本年产品销售收入减少15万元。销售数量与销售单价对该公司销售收入总影响是增加了15万元。
39.某公司2005年~2009年资产及销售额资料如下表所示:
货币单位:元
项目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流动资产 | 15 690 | 16 400 | 22 300 | 25 100 | 26 750 |
固定资产 | 2 696 | 3 513 | 3 293 | 3 464 | 3 576 |
总资产 | 25 775 | 27 127 | 31 250 | 34 600 | 36 342 |
销售额 | 6 577 | 8 426 | 9 130 | 9 818 | 10 200 |
项目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流动资产比率 | 61% | 60% | 71% | 73% | 73% |
固定资产比率 | 10% | 13% | 11% | 10% | 10% |
销售增长速度(环比分析) | — | 28% | 8% | 8% | 4% |
40.下列是A、B公司的部分财务资料:
A公司 | B公司 | ||
销售收入 | 1 000 000元 | 销售收入 | 4000 000元 |
总资产平均额 | 1 000 000元 | 总资产平均额 | 1000 000元 |
净利润 | 200 000元 | 净利润 | 200 000元 |
财务指标 | A公司(包括算式) | B公司(包括算式) |
总资产收益率 | =200000/1000000=20% | =200000/1000000=20% |
销售净利率 | =200000/1000000=20% | =200000/4000000=5% |
总资产周转率 | =1000000/1000000=1 | =4000000/1000000=4 |
A、B公司资产规模和收益相等导致总资产收益率相同。但对总资产收益率指标作进一步分解,结果是:A公司有较高的销售净利率与较低的资产周转率,B公司有较低的销售净利率与较高的资产周转率。其原因主要是:A公司可能是一家固定资产比重较高的重工业企业,总资产周转率相对较低,销量小但产品售价相对较高,因此,一般而言这种企业主要通过提高销售利润率来提高总资产收益率;B公司可能是一家固定资产比重较低的零售业,销量大但销售利润率相对较低,因此,一般而言这种企业主要通过加强总资产周转率来提高总资产收益率。
41.某企业2007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4400万元,2007年1月1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6000万股,2007年6月1日该企业发表增资配股公告,向截至到2007年6月30日(股权登记日)所有登记在册的老股东配股,配股比例为每5股配1股,配股价格为每股5元,除权交易基准日为2007年7月1日。假定行权前一日的市价为每股11元,2006年基本每股收益为2.2元。
要求:计算该公司2006与2007年度比较利润表中基本每股收益并作简要分析。(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7-220
答:
每股收益=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每股理论除权价格=(行权前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公允价值+配股收到的款项)/行权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调整系数=行权前每股公允价值÷每股理论除权价格
因配股重新计算的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调整系数
本年度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行权前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调整系数×行权前普通股发行在外的时间权数+行权后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每股理论除权价格=(6000×11+1200×5)/7200=10(元)
调整系数=11/10=1.1
因配股重新计算的2006年度基本每股收益=2.2/1.1=2(元)
200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14400/(6000×1.1×6/12+7200×6/12)=2.09(元)
由于该公司在2007年实施了配股且配股价小于市价,为使配股前后的每股收益具有可比性,必须按对配股之前的流通在外股份所包含的红利因子,按照理论除权价格进行调整。
42.某公司2008年销售净利率为4%,销售毛利率为20%,所得税费用为11万元,主营业务成本为473万元,营业费用为5万元,管理费用为35万元,其余费用均为财务费用(假设为利息费用)。应收账款年初和年末余额分别是95万元和125万元;速动资产年额为144万元。速动比率为1.2;流动比率为2.3。
要求:(1)计算本期利息保障倍数;
(2)计算本期应收账款周转率;
(3)计算本期营运资金期末数。(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
(1)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本期净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5-154
由: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可得:主营业务收入=473÷(1-20%)=591.25(万元)
本年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销售净利率=591.25×4%=23.65(万元)
利息费用=591.25-473-5-35-23.65-11=43.6(万元)
利息保障倍数=(23.65+11+43.6)/43.6=1.79(倍)
(2)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6-170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95+125)/2=110
应收账款周转率=591.25/110=5.38
(3)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5-127
流动负债=144/1.2=120
流动资产=120×2.3=276
营运资金=276-120=156(万元)
六、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计算结果除特别要求的以外,其余保留两位小数。
43.一个盈利的企业会破产吗?一个企业发展能因现金流恶化而破产吗?回答是肯定的,甲公司就是一例。甲公司是一家经营玩具产品零售与批发的企业,其中30%对外出口。尽管公司总裁试图提高经营业绩,但在近期遇到了财务危机。20X6年11月,公司逾期未付银行借款达3900万元。20X6年财务报告披露公司已经无力偿还该年度到期的1300万元的抵押贷款。20X7年3月初,公司现金余额为零,在无法从主要供货商获得进货信用后,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根据破产法,甲公司在法庭监护下经营,制定还款计划。甲公司破产申请书披露:截止20X6年末资产总额2.78亿元(其中应收账款与存货分别占总在资产30%和40%),负债1.93亿元(其中流动负债占负债40%)。该公司破产前5年的部分财务信息汇总如下:
货币单位:亿元
项目 | 20X6年 | 20X5年 | 20X4年 | 20X3年 | 20X2年 |
销售收入 | 107.40 | 106.22 | 107.72 | 91.75 | 83.11 |
毛利 | 27.71 | 29.31 | 27.72 | 25.33 | 22.34 |
净利润(或净损失) | 3.11 | 4.99 | 8.94 | 8.38 | 8.91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或流出) | (0.51) |
(0.45) |
(0.06) |
1.61 |
1.76 |
要求:完成下表,通过计算相关指标,分析净利润(或净损失)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之差异的原因,并针对该案例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质量作具体的分析.7-214,7-217
答:
项目 | 20X6年 | 20X5年 | 20X4年 | 20X3年 | 20X2年 |
销售毛利率 | 25.8% | 27.59% | 25.73% | 27.61% | 26.95% |
销售利润率 | 2.9% | 4.7% | 8.3% | 9.13% | 10.72%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或流出)占净利润比例 | -0.16 | -0.09 | -0.07 | 0.19 | 0.20 |
1、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可知:甲公司在申请破产前3年已经出现资金流恶化的状况;除20×2年和20×3年外,尽管每年都有盈利,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却为净流出;虽然5年中销售毛利率处于行业正常水平,但是由于近年来企业花费在新门店及其装修上的支出较多,使营业费用上升,销售利润率逐年递减且低于行业水平,使净利润(或净损失)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逐年扩大。
2、净利润(或净损失)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净利润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企业虽有盈利但并不代表有充足现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示的是企业现金制利润,真实反映了企业自身将利润转化为现金的能力。
3、由于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小于零,自身资金积累已经耗尽,说明经营过程现金流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又难以从外部取得资金,必然陷入财务危机状态,以致申请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