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中国国情和实践,以实践需要为导向,以回答中国问题为中心,是立足中国现实,关注时代问题的实践哲学。这说明: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是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D.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勤于创造、勇于奋斗,更好发挥主力军作用,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这段话体现了: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唯物主义经验论
D.形而上学的观点
3. “于安思危,于治忧乱”,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这说明:
A.人的意识能力是不断提高的
B.内因是推动物质发展的根本原因
C.人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
D.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4.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是:
A.文化
B.物质
C.文明
D.精神
5. 扶贫切忌“大水漫灌”,要有侧重点,有针对性的帮扶,要改“输血”为“造血”,用好用活帮扶措施,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从哲学上看,上述要求:
A.强调了外因的决定性作用
B.坚持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D.符合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重点
6. 心理学上的自我参照效应是指在接触新事物的时候,人们都会关注与自己有关的事情,如果它与我们自身具有密切关系的话,学习的时候就有动力,且不容易忘记,这说明意识具有:
A.主体策划性
B.客观现实性
C.社会历史性
D.自主选择性
7. 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D.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8. 下列选项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
A.和平-战争-和平
B.小麦-面粉-面包
C.废钢铁-自行车-废钢铁
D.水蒸气-水-冰
9. 你在接受别人的服务时,如果想到自己也是服务者,也是为别人服务的,那么你就会尊重和理解为你服务的人,这里面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地位是平等的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D.不同性质的矛盾应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10.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带来全新面貌的根本原因是其:
A.指明了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B.反映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C.动员和掌握群众,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物质力量
D.唤醒了人们的革命意识,为社会变革提供社会动力
答案解析...请翻下一页哦~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中国国情和实践,以实践需要为导向、以回答中国问题为中心,是立足中国现实、关注时代问题的实践哲学,体现了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由此可知,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题中并未体现,B项排除。
C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对社会变革起着先导作用。哲学是精神力量,能够动员和掌握人民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题中并未体现,C项排除。
D项: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要求,这种任务和要求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以及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观点和理论。哲学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概括自己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凝聚自己时代最精致、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从而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题干中“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表述太绝对。D项排除。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概述知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①认为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意识、思维是第二性的;②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③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意识则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和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物质。题中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这些精神属于正确的意识,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体现了唯物论中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两种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B项排除。
C项:唯物主义经验论区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提出认识的对象是自然界,认识起源于感觉,感觉是可靠的。认为真正的知识只能从经验中获得;知识就是存在的反映,而人对存在的反映是从感觉经验开始的。C项排除。
D项:形而上学的主要观点是:①世界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彼此没有任何联系。②世界的事物是静止的,仅仅由数量、场所的变化,没有根本性质的变化。③事物量的变化的原因是外力的作用。世界不存在什么矛盾。D项排除。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于安思危,于治忧乱”出自清代魏源的《默觚·学篇七》,意思是即使居于安乐的环境里,也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即使处在稳定的境况中,也要忧虑可能发生的动乱。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由于实践的不断进行,人的意识能力是不断提高的。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B项: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内部矛盾的双方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由此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和地位发生变化,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人的认识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4.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从广义上说,文明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而从狭义来理解,文明主要表现为文化中的积极成果。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物质文明是指人类在经济领域创造的财富和成果,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的进步。政治文明是指在政治领域创造的财富和成果,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精神文明是指在文化领域创造的财富和成果,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文化是人类在不断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中,在不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并获得人们共同认可和使用的符号(以文字为主、以图像为辅)与声音(语言为主,音韵、音符为辅)的体系总和。语言和文字的总和。A项排除。
B项:物质是指在人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B项排除。
D项: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D项排除。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题中有针对性的帮扶和用好用活帮扶措施,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从客观的事物出发,遵循规律。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与时俱进。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因而作用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但不能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所以,内因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A项表述错误,排除。
C项:两点论是指在研究复杂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研究某一矛盾时,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不可偏废。重点论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法,与均衡论相对立。指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进程时,要着重地把握它的主要矛盾。题中有针对性的帮扶,体现了重点论,没有体现两点论。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质变,质变过程中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意识活动的自主选择性,是指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自觉选择对我们有利的认识。题中如果与我们自身具有密切关系的话,学习的时候就有动力,且不容易忘记,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主选择性。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主体策划性是指人的意识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划。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B项:客观现实性是客观存在着的现实的事物。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社会历史性是人类区别于自然物的根本属性。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本身不是绝对独立的,而是最终由社会存在所决定;在社会存在庙宇的限制范围之内,社会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历史,有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题中幸福感是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项表述错误,排除。
C项: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C项表述错误,排除。
D项: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D项表述错误,排除。
8.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哲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表明了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和平的对立面是战争,战争的对立面是和平。从和平到战争是从肯定到否定,从战争再到和平是从否定到否定之否定。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小麦-面粉-面包是一种事物的不同变化过程。B项排除。
C项:废钢铁-自行车-废钢铁没有实现发展。C项排除。
D项:水蒸气-水-冰是质量互变的规律。D项排除。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题中如果想到自己也是服务者,那么你就会尊重和理解为你服务的人,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矛盾有主次之分,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的矛盾是次要矛盾。A项排除。
C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性质的矛盾应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1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反映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以发展的理论和思想为理论武装,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前进,让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地展现出来。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D项: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唤醒了人们的革命意识,为社会变革提供社会动力。但这两方面不是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带来全新面貌的根本原因。AD项排除。
C项:马克思主义能够动员和掌握群众,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C项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