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笔试模拟

首页 > 云南事业单位考试 > 试题资料 > 笔试模拟

24下半年云南事业单位笔试备考职测练习题+答案(7月8日)

云南华图 | 2024-07-08 17:33

收藏

  1. 《瑞鹤图》中,宋徽宗一改传统中国画留出大量空白、不染天色的构图和描绘方式,深青蓝色的天空占据了三分之二的画面,画的底部,只取宫殿顶部和云团进行描绘,主角则是蓝天背景中十八只飞舞翱翔和两只驻足宫殿檐角的白鹤。这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仅此形式上的别出心裁就已经让世人领略了宋徽宗的不同凡俗。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宋徽宗《瑞鹤图》的创新性

  B. 《瑞鹤图》非凡的艺术特色

  C. 宋徽宗不同凡俗的艺术成就

  D. 宋徽宗打破了中国画的窠臼
 

  2. 马克思说:“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能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是在表述法律,……如果一个立法者用自己的臆想来代替事物的本质,那么我们就应该责备他极端任性。”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客观规律和法律规范同时产生

  B. 立法应该反映客观规律,具有科学性

  C. 立法者是一个自然科学家

  D. 立法不是立法者所代表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3. 一只乌鸦打算飞往南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一起停栖在树上。鸽子问乌鸦:“你这么辛苦要飞到哪里去呢?”乌鸦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也不想离开,可这里的人都不喜欢我的叫声。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说:“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叫声,飞到哪都不会受欢迎的。”

  对这个故事的寓意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人应该善于自我反思并改善自己

  B. 人如果一直沉浸在坏习惯里,就不会有日后的成就

  C. 路是走出来的,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

  D. 只有完善自己,调整心态,一个人才能成长进步
 

  4. 德国慕尼黑大学科学家通过对5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揭示:那些日常工作时间与生物钟作息时间相差1小时的人群中,只有10%左右的人吸烟;但在那些日常工作时间与生物钟作息时间相差7小时以上的人群中,这一比例上升到70%。

  从这个调查我们可以得出:

  A. 日常工作时间和生物钟作息时间不可能达到统一

  B. 日常工作时间和生物钟作息时间不统一的人易吸烟

  C. 日常工作时间与生物钟作息时间差距越明显的人越可能吸烟

  D. 日常工作时间和生物钟作息时间统一的人不会吸烟
 

  5. 将两辆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车停放在相同的环境里,其中一辆车的引擎盖和车窗都是打开的,另一辆则封闭如常,原样保持不动。打开的那辆车在三天之内就被破坏得面目全非,而另一辆车则完好无损。这时候,实验人员在剩下的这辆车的窗户上也打了一个洞,只一天工夫,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人打破,内部的东西也全部丢失。

  根据上述文字,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最有可能是:

  A. 道德决定城市的文明程度

  B. 市民素质决定城市的文明水平

  C. 管理制度决定社会风尚

  D. 对于完美的东西,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维护它,舍不得破坏;而对于残缺的东西,大家就会去加大其损坏的程度
 

  6. 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已实现全国联网,我国不动产登记体系进入到全面运行阶段。不动产统登记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物权法》,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有效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财产权。虽然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初衷不是以反腐为目标,但是如果司法机关、纪检监察机关等依法查询的话,确实可以迅速查询到以人为单位的名下所有不动产,这会对贪腐官员起到震慑作用。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不动产已实现全国统一登记

  B. 不动产登记制度可抑制房价上涨

  C. 不动产统一登记可帮助减少腐败

  D. 财产的互联可有效保护权利人的合法财产
 

  7. 思考是创新的第一步,是一座掘之不尽的能力宝库,没有思考的能力就谈不到创造性工作。只有努力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形成人人思考,自觉思考,终身思考的好风气,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提高,为人民执政的能力才能增强,建设创新型国家才有深厚的群众和社会基础。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创新离不开思考

  B. 思考是为了创新

  C. 没有良好的思考习惯,就没有创新

  D. 没有创新,就没有思考
 

  8. 儿童初生时,他们看见的东西只要对于他们的眼睛没有伤害,他们都是无所谓的。他们看见一个强盗或者一只狮子,并不觉得比他们的保姆或者一只狸猫可怕。然则他们后来为什么看了某些开关与颜色又害怕呢?没有别的,他们只是怕受到跟随那些东西而来的伤害而已。假如一个儿童每天换60个母乳吃乳,我敢预言,他在六个月的时候就不会比60岁的时候更怕生面孔了。

  这段话意在说明:

  A. 应该使儿童习惯于他们所过度畏惧的事物

  B. 儿童天生就不惧外界无害于他们的事物

  C. 六个月训练就能让儿童不惧任何陌生人

  D. 在儿童眼里狮子和狸猫一样不具有危险
 

  9. 谈对父亲邓稼先的评价时,邓志平说,“父亲做事比较认真,也很执着,很多事情都要亲力亲为。他对我说,有一次在实验的时候,空爆没有成功,当时情况很危险,因为保护措施并不是很到位,有很强的辐射,但父亲还是坚持去一探究竟,找出问题的根源,而自己最后却受到了辐射,这也是父亲后来去世的原因。在我父亲的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坚持与执着。”

  此处邓志平主要想表达:

  A. 邓志平十分崇拜他父亲

  B. 科研需要牺牲的精神

  C. 父亲邓稼先是他做事的榜样

  D. 老一辈科研工作人员坚持和执着的态度
 

  10. 通过实名制网络预约订票,执行单日最大游客承载量限制、按时段设置不同档门票……近年来,一些热门景区通过各种限流举措,合理引导客流,取得良好效果。而通过预约、限流等方式,不仅能缓解节假日游客拥挤不堪的状况,保障游客游览安全顺畅,也能提升观赏体验。但是还有一些情况,例如一些老年人不习惯网上预约购票,是否有针对不同人群的购票方式?能否尽量延长网上预约时间,充分考虑外地游客安排行程的需要?景区限流是我们迈出的重要一步,找准保护和开放之间的平衡点,借助大数据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提供更科学的管理、更人性化的举措,才能回应公众高涨的热情、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上述文字意在表明:

  A. 游客对各种体验型消费的热情,都在影响社会新风

  B. 限制客量,提升了游客的观赏体验和安全指数

  C. 景区可以限流,但旅游业服务升级才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D. 景点限流的重要动因就是对文化产业、自然资源的保护

  答案解析...请翻下一页哦~

  1. 【答案】C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开头介绍了《瑞鹤图》的巧妙构思,由例子引入话题,最后由代词“这”宏观进行总结,体现出宋徽宗的不同凡俗。文段为“分—总”结构。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重点内容的同义替换。A项和B项是例子的内容,排除。D项无中生有,没有提到“打破窠臼”,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2. 【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引用马克思的一句话,主要论述了立法者应把自己视为自然科学家,不能制造法律,发明法律,不能以自己的臆想代替事物的本质,而是在表述法律,即立法应符合科学发展,遵循客观实际。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内容的全面概括。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和D项:均属于无中生有。C项:强调立法者把自己视为自然科学家,仅体现出一个方面,即立法应反映客观规律,片面。

  3. 【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故事主要讲一只乌鸦认为人们不喜欢它的叫声,所以打算飞往南方,最后由鸽子的话引出重点,如果乌鸦不改变自己的叫声,飞到哪都不会受欢迎的。故事主要传达这样一个道理,不能总想着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遇到问题要学会从自身找原因,要从自我做起,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C项和D项均符合对这个故事寓意的理解,B项“坏习惯”属于无中生有。

  因此,选择B选项。

  4. 【答案】C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讲述了一项调查,其结果是工作时间与生物作息时间相差1小时和7小时的人群,吸烟比重不同,相差时间越小,吸烟比重越小,相差时间越大,吸烟比重越大。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A项,“不可能达到统一”文段没有体现,无中生有,排除。B项,文段说的是“时间差距大”的人,可知都是作息不统一的,他们易吸烟,对作息时间统一与否的人吸烟比重没有作对比,排除。D项,文中说的都是作息不统一的人会吸烟,只是比重不同,无法体现“作息统一的人不会吸烟”,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5.【答案】D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介绍了一个汽车实验,实验以汽车完整度为变量,得出实验结果是完整的汽车更能保持完好的原状,不完整的汽车会被进一步破坏。可见,文段重在说明的是对于完好的东西人们更愿意维护,而不完整的东西,会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破坏。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的全面概括,符合文段意图。A项“道德”、B项“市民素质”和C项“管理制度”、“社会风尚”均在文段中没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因此,选择D选项。

  6. 【答案】C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到我国不动产登记体系进入到全面运行阶段,后继续论述不动产登记的好处,即落实《物权法》,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产权,接着文段通过转折关联词“虽然……但是”引出文段重点,即最初不是以反腐为目标的,但不动产登记确实可以对贪腐官员起到震慑的作用。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作者意图。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属于前文话题的引出,非重点。B项:“抑制房价上涨”无中生有。D项:缺少主体词“不动产统一登记”。

  7. 【答案】A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章首先引出思考对创新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反面论证进一步论证,后文通过“只有……才”进一步解释说明,即“只有形成思考的好习惯,才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增强执政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即文段的主旨句,强调思考对创新的重要性。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作者意图。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思考是为了创新”强调的是思考的目的,但文段并无提及思考的目的性。C项和D项:表述绝对

  8. 【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提出观点,即儿童出生时,除了会给他们眼睛造成伤害的东西外,不畏惧任何东西。后文通过对比进行具体的解释说明,表明后来害怕了是因为害怕受到那些东西带给他们的伤害,从反面证明只要对他们是无害的,儿童便不会畏惧。尾句举例论证,进一步论证观点,故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为主旨。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为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A项“应该”引导的对策文段未提及,排除。C项为文段尾句举例论证内容,非重点,排除。D项为文段次句解释说明内容,非重点,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9. 【答案】D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通过谈及邓志平对其父邓稼先的评价,重点想表明在其父亲的身上,看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坚持与执着。故文段为“分—总”结构,意在强调老一辈身上对工作、科研的执着精神。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D选项。

  10. 【答案】C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指出通过网络预约门票等方式进行景区线流带来了许多好处,接着“但是”转折词引出景区限流还是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给出了解决景区限流问题的对策,即找准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平衡点,借助大数据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等等。文段为“分—总”结构,最后一句是主旨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没有提到文段核心话题“景区限流”。B项:属于转折前的内容,非重点。D项:无中生有。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