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国家公务员的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
2026年国考公告发布时间预测:10月中旬或成关键节点。根据国家公务员局近几年招考规律,2026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计将于2025年10月12日-15日期间发布。参考2025年国考(2024年10月14日公告)、2024年国考(2023年10月14日公告)的发布时间节点,招考公告大概率在10月第二周的周末前后发布。公告发布后,报名系统通常会在公告次日开放,建议考生提前准备好学历证书、身份证等报名材料。
年份 | 公告发布时间 | 报名时间 | 笔试时间 | 招考人数(云南) | 招考公告 |
2026 | 预计10月 | 预计10月 | 预计11月29-30日 | 点击预约 | 点击预约 |
2025 | 2024年10月14日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30-12月1日 | 云南1347人 | 点击查看 |
2024 | 2023年10月14日 | 10月15日-10月24日 | 2023年11月26日 | 云南1340人 | 点击查看 |
2023 | 2022年10月24日 | 10月25日-11月3日 | 2022年12月4日 | 云南1188人 | 点击查看 |
2022 | 2021年10月14日 | 10月15日-10月24日 | 2021年11月28日 | 云南1061人 | 点击查看 |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历年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告发布时间,每年国考的出公告时间都比较稳定,基本都是在10月14日左右,报名时间都是出公告的第二天开始,加上审核缴费时间持续在10天左右,笔试时间都是在11月最后一个周末,所以小编推测,2026年的国考招录公告应该也会在25年的10月13-14日前后,笔试也会在11月底的最后一个周末进行。考生们应提前做好备考准备,密切关注官方网站和渠道的信息发布,以便及时把握报考机会。【近年来,考公考编的竞争越来越大,小编也推荐大家可以了解云南华图2026年国考笔试线下培训班】
报考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参考2025年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8年10月至2006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5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3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报考国家公务员时职位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乎到考生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国考各招录机关的岗位介绍、招考人数、报名人数、岗位竞争比、进面分数线等都有着很多的影响,考生在选岗的时候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大家看点击下图进入(2025年国家公务员招录岗位表)以及(2025年国考笔试进面分数)作为26年国考选岗的参考。
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笔试科目:《行测》+《申论》,部分岗位需要考专业科目,云南华图教育给大家提供关于国家公务员招考的笔试内容,《行测》科目备考的相关试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点击购买网课提前学:26年公务员笔试系统提升班¥880
(单选题) 下列关于古代生活场景的描述,符合历史发展的是:
A 秦朝的王某一家以种植玉米为生
B 元代的李某喜欢吃红薯和土豆
C 汉代的张某使用曲辕犁进行春耕
D 清朝的陈某喜欢用辣椒来做菜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历史人文相关知识。
第二步,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等热带地区。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把辣椒带回欧洲,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公认的中国最早关于辣椒的记载是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笺》(1591年),有:“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的描述。据此记载,通常认为辣椒是明朝末年传入中国。故清朝的陈某可以用辣椒来做菜。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玉米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它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大约在十六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进玉米,大概也就是我国明朝时期,所以秦朝中国还没有玉米。
B项:红薯学名番薯,又名山芋、红芋、甘薯、番薯、地瓜、红苕等等。明朝万历年间番薯传入中国,首先在福建、广东等地传播,清代在中国开始真正大规模地推广。而土豆,即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当时的印加族人,不仅食用土豆,还把土豆当药用。土豆传播到中国的时间,根据推断应该是16世纪,西班牙人把它带到了欧洲,在食物短缺的时代,成为西方的主要粮食。明朝时期,欧洲人又把土豆传入中国,成为我们的盘中餐。所以元代我国还没有红薯和土豆。
C项:曲辕犁,也称江东犁,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江东地区,它的出现是我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犁普遍使用前,耒耜是主要耕作工具。使用畜力牵引的耕犁从春秋战国才开始逐渐在一些地方普及使用。汉代耕犁已基本定形,但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提到长曲辕犁和“蔚犁”,但因记载不详,只能推测为短辕犁;唐代初期进一步出现了长曲辕犁。转动灵活的“蔚犁”的问世和长曲辕犁的出现为江东犁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优点是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适宜了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的特点,因此短曲辕犁最早出现于唐代的江东地区。